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7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3446篇
林业   66篇
农学   2642篇
基础科学   995篇
  2985篇
综合类   11556篇
农作物   6124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3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731篇
  2019年   786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994篇
  2016年   1328篇
  2015年   931篇
  2014年   1374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692篇
  2011年   1406篇
  2010年   1189篇
  2009年   1296篇
  2008年   1062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793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Rice dwarf virus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ral locations in Japan, the Philippines, China, Nepal and Korea. Genomic dsRNA segment profiles in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differed among the isolates. There were less differences in the profiles between isolates from Japan and Korea than in those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and others.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Full-length cDNAs to all genomic segments encoding non-structural proteins (S4, S6, S9, S10, S11 and S12) were synthesized from two Japanese isolates, and were used for dot-blot hybridization. Hybridizations using probes generated from the full-length cDNA clones failed to differentiate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However, cDNA probes covering a variable region of S12 were able to distinguish Japanese and Korean isolates from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P12 encoded by S12 grouped Japanese and Korean isolates together. The Chinese isolates from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Yunnan and Fujia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were the most distantly related to Japanese and Korean isolates.  相似文献   
82.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83.
作者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根据台湾稻螟幼虫、蛹、卵的形态特征,制定了台湾稻螟分龄分级标准,并按所测定的相应虫态历期,采用分龄分级法进行了3年的发生期预测验证,平均准确率达96.7%,用于指导大田防治1.93万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5.8%。  相似文献   
84.
试验结果表明:在17~31℃恒温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幼虫、蛹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率在20~31℃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均在92%以上。在17℃和35℃时,孵化率下降至86.67%和76.36%。在35℃时,幼虫不能存活,成虫不产卵。  相似文献   
85.
云南省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领域专家知识,以及借助模式识别势函数法实现的自学习、自提取的知识,采用正向和反向精确推理控制策略,首次建立云南省水稻穗瘟病、小麦条锈病预测专家系统,1994~1995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系统创造性地采用全屏幕编辑树图的知识输入法和森林表示技术对知识库进行管理,便于知识库的扩充和维护。推理结果、推理路径及知识查询以彩色图形方式显示,对于学习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86.
丙硫磷控制稻瘟病的作用方式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3-1995年生物测定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发现;1.丙硫磷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的抑制活性,EC50为103.3mh/L,500mg/L的抑菌率达96.2%;2.丙硫磷1000mg/L对水稻苗叶瘟和穗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9.4%和90.7%,治疗效果分别为39.3%和41.8%;3丙硫磷600-900g/hm^2防治双季稻和瓜后稻穗瘟病的田间小区效果分别为70.8%-80.2%和  相似文献   
87.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在浙江双季稻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滞育越冬。春季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1代致害种群;夏季1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秋季2代成虫羽化后,大部分迁飞山上草地越冬。  相似文献   
88.
大米加工副产品大米粉长期以来被添加到米糠中利用,显著降低了其利用率。本试验用三头施以回直肠吻合术猪,采用单因子设计,以大米粉为半纯合日粮,无氮日粮由醋酸纤维素提供粗纤维来测定内源值,测定了大米粉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大米粉的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为76.20%,真消化率的平均值为85.86%。这些数据可为我国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提供参考,并且可作为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稻瘟菌激发子CSB I专化性及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套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接种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细胞壁来源的糖蛋白激发子CSB I,其诱导植保素的积累在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远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研究同时表明,CSB I可专化性诱导完全非亲和性互作和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的过敏性坏死反应;表明该激发子具有小种-品种专化性。经热、胰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CSB I的活性位点为糖基部分。经pH稳定性检测,CSB I在酸性及相对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强碱性条件下,激发子活性下降较多,甚至完全丧失。对CSB I诱导活性的有效浓度测定表明,激发子诱导水稻叶片酶活性升高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0.70 nmol/L。  相似文献   
90.
稻曲病侵染时期和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期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稻曲病对水稻的侵染时期,主要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病菌侵入籽粒在水稻开花前。3a的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水稻穗期最高气温>32℃的天数少,降雨量大,有利病菌的侵入和发展流行,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显著。近年来稻曲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单季晚稻的大面积种植,穗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